现象考虑
《知心姐姐》杂志拓展的“爸爸妈妈与孩子交流近况”调查显示:现在绝大部分父母在回答“你最认可自己孩子哪一点”时,都强调了孩子爱学习、诚实诚信、勤快和听话。只有为数极少的父母赏析孩子独立、具备革新和合作精神。
在画画培训机构上,常常听到爸爸妈妈指责孩子说:“你如何画得这么差,看看他画得多好!将来再不好好画,我就不来接你”。常受责备的孩子感到自卑和恐惧,不再喜欢画画。每次绘画时,一直边画边用手遮掩着我们的作品,或是迟迟不敢动笔,甚至拒绝画画。
评价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的活动。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孩子的行为,促进孩子的进步,使孩子的坏行为愈加少,好行为愈加多。对孩子进行评价时,大家要控制我们的情绪,明确评价的目的,给孩子勉励、导向和帮助。
正确评价孩子,则是正确拟定手段的基础。有哪些样的评价,就有哪些样的解决手段。那样父母应该怎么样正确评价孩子?
1、能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
每个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原因和动机,假如大家仅看到行为结果本身而不知道行为背后的动机,或许会因情绪的失去控制而冤枉孩子、误解孩子。所以,当大家要评价孩子,尤其是责罚孩子时,大家要给自己一个暗示,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理由的机会,就不会因盲目而导致不可原谅的错误。
2、正确表彰孩子
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”,正确的表彰有益于孩子形成好的行为。表彰是对行为而不对人,大家常常说“儿子真乖”“女儿真棒”“孩子真聪明”,如此的表彰是对人而不是对行为,是不适合的。正确的表彰一般包含两部分,前一部分是描述行为本身,后一部分是由于如此的行为大家的感受怎么样,比如:“母亲忙的时候,你帮忙照顾妹妹”而令“母亲开心”。
3、表彰要具体
具体的表彰才能让孩子明确大家的需要和期望,也才能让孩子了解自己做得对的地方和进步的方面,大家常常说“孩子你做得对!做得好!“到底对在哪儿,好在哪儿,孩子不了解,那样好的行为他们还是不清楚,也无法得到强化,如此表彰不利于好行为的形成。比如:“你扫地扫得真干净,地上的纸屑都没了!。”
4、宽容孩子的过错
宽容并不等于放任,但对错的行为就必须要严厉惩罚吗?并不肯定,大家要了解宽容和惩罚都不是目的,而是方法,宽容和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错了,了解错在哪儿,了解怎么样改进错的行为。
5、给孩子自我改过的机会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从本性来讲,其他人都不想犯了错误,都想做好人,孩子也一样,他们内心也是期望自己做一个好孩子、乖孩子。
那样在日常,父母怎么样正确评价我们的孩子呢?第一,不要把批评或表彰当成处置自己情绪的工具,要能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要;第二,不要把对孩子的表彰当成工具,用表彰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,表彰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赏析,而这份赏析会滋养孩子的心灵,让孩子的力量能焕发出来。第三,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,可以告诉孩子哪儿做错了,如何做可以更好,但不要否定孩子这个人的价值。最后,表彰孩子要具体。
父母朋友们,你们知道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