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资讯
让孩子相信“我能行”的巨大力量
2024-03-17  浏览:453

在成为一个教育者后,Kiran一直在想该怎么样做,才能不止是让一两个孩子,而是让她所有孩子都有我能行的自信。

作者:Joseph Yan

大家都了解让孩子自信非常重要。但有多要紧?与应该怎么样去做呢?

Kiran Bir Sethi是印度河沿小学(Riverside School)的开创者。在成为一个教育者后,她一直在想该怎么样做,才能不止是让一两个孩子,而是让她所有孩子都有我能行的自信。她的动力在于,当她高中时曾遭到鼓励,并因此感到我能行,这种态度改变了她的生活。

这个聪明的女人在十多年前开始了一系列试验。她的目的是,创建和健全一个步骤,一个可以不断将我能行的意念传染给每一个人的步骤。

她挖掘的诀窍是:把学习带到现实当中来,模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的分界线。

她说一旦你这么做,那样,孩子们将历程一个自己认知事物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能看到改变在发生,生效,然后会同意改变,并因此遭到激励,进而主导改变。这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,也会使得孩子们更有竞争优势,不再感到无助。

在2009年TED大会时,她介绍了她具体是怎么样做的。

她举例学校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儿童权益的课程。他们被需要制作寺庙里用的香,天天工作8小时。这等于让他们体验到童工的处境。他们在做香两小时将来就感到背部酸痛。他们事实上感觉到了童工们感觉到的所有。之后,他们可以用切身感受说服城市里的人,童工需要被禁止。

这一过程从原来传统的老师教我的 变成我正在做,这就是我能行的思维转变。而这是个可以被激起和培养的过程。

她说父母也会担忧,比如,大家孩子能造福人类这很好,但数学、自然科学、英语,这类课程耽误了如何解决?她用数据展示出孩子们的成绩看着非常不错。在印度2000所学校参加的对比评估报告上看,河沿小学的孩子排名全印度前十。

她说,这类成绩和数据表示,当孩子们被信赖,并且被赋予权力去做一件事,不论他们擅不善于,他们都能做得更好。

她的实验甚至证明,当孩子发生改变的时候,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发生改变。

那是2007年,她鼓励孩子们厚着脸皮,不要羞怯,而是走进市政厅、警察局或每个公司,去告诉成年人要意识到每一个孩子幼小的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潜力,要把孩子们当作社会的一分子。

之后,整个城市都被激励了。随后每两个月,城市里最繁忙的街道会有一天停止行车,而临时改造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。这座城市告诉孩子们:你们能行!Ahmedabad已被觉得是印度首座儿童爱心城市。

到2009年,河沿小学试图让更多孩子能和他们一样说我能行。因此在2009年印度国庆时,他们做了套简单工具,翻译成8种印度方言,发给了3万2千多所学校,说:选一个任何烦恼你的话题,然后看怎么样能将这个问题解决。

之后关于改变的故事从印度各地飞来。孩子们自行设计了各式各样问题的解决方法,从怎么样消除孤独感,到修补不平路面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,有32个来自Rajasthan的学生取消了他们的娃娃亲。

假如说这类实验对爸爸妈妈们能有哪些启发,那就是从目前开始就相信你的孩子你能行,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那些事,给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法的自由,并鼓励他们。孩子们的潜力比大家想象的要大。

文章来源:flyheart的新浪博客

发表评论
0评